《寄生虫》:“最聪明的蝼蚁,最愚蠢的上流”
作者: 许雨晴 | 发布时间: 2019/8/12 10:30:49 | 393次浏览
影片讲述的是穷人一家通过计谋骗过富人一家,成功寄生富人生活的故事。由于一次机会,穷人家的哥哥得到了可以给富人家女儿辅导功课的机会,穷人家的妹妹通过自己的技术为哥哥仿造了一份offer使得哥哥顺利进入富人家,然后妹妹又利用自己的计谋挤掉富人家原有的司机和女管家,让她的爸爸和妈妈也进入富人家任职,这样,穷人一家开始了依靠富人雇佣的寄生生活。但谎言总有崩塌的一天,当骗局被拆穿,穷人也最终忍受不了富人有意无意地对自己身上味道的嫌弃,最后在生日会上杀了富人。
整部影片的剧情从幽默、轻松到悬疑、刺激,再到最后高潮的惊悚,尤其是当穷人一家计划骗局,一步一步将家人送进富人家时的紧张刺激,可以说导演奉俊昊用剧情成功抓住了观众的吸引力,再加上其以细节著称的拍摄手法,电影中的每一处都值得观众反复去推敲思考。如:前女管家和有钱人家的女主人在庭院时,巧妙利用玻璃窗的对角线来暗示两个人身份的不同,一条看似有形的线划清了两个阶级之间无形的界限。奉俊昊试图用这些细节来向观众解释影片发展,通过一系列隐喻来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寄生虫》之所以获得戛纳金棕榈奖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同样获得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以批判的态度去揭示小偷家族存在和解散的原因,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影片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部《寄生虫》虽然最后采取了“杀人”式的结尾方式,但它以更加直白的形式告诉大家社会存在的、可以说是现在最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阶级问题。
穷人和富人的对立——味道
在影片中,有许多观众都注意到关于“味道”这一话题的讨论。导演在影片中多次强调味道:富人一家对异味的嫌弃、小男孩最初发现骗子一家味道相似、穷人一家努力改变自身发出的味道、大雨过后女主人那句“雨后让空气和城市更干净”都在暗示“味道”在两家人之间的存在。那穷人一家拼命想除去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呢?是常年在阴暗的半地下室见不到阳光的发霉味,是暴雨后浸泡在地下污水中藏污纳垢的酸臭味,其实那就是穷的味道。
导演仅仅用“味道”这个看不见的东西,就向我们介绍影片的初衷:两个阶级的对立。故事的发生也是由于穷人一家想摆脱贫穷的现状,打算进入“富人”阶级,当他们受雇于富人时,面对之前一直不敢招惹的醉汉,现在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向醉汉泼水,他们以为自己不再是穷人了,于是也想在富人前努力摆脱代表“贫穷”的气味。但是当富人在大雨时享乐时,穷人却只能看着泛滥的洪水手足无措,阶级最终还是没法打破。
谁都不快乐,谁都有罪
《寄生虫》中没有明确谁到底是主角,也没有刻意说明哪个人是绝对善的,也没有说谁是恶的。就像穷人家的妈妈说,富人不是有钱又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才善良。影片没有像以往批判阶级的电影那样将富人刻画成只会贪图享乐,相反,电影中富人一家工作勤恳,家庭也和睦,这就使得穷人一家的行骗显得有点底气不足,因为社会本就是优胜劣汰,富人在竞争中正当获得了应有的,那么穷人还有什么理由去打击富人?富人一家唯一的缺点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对下层人的排斥,这是上层人的优越感,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穷人们总是被不安和拘谨所拘束,而富人即使面对未曾遇到的场面也能从容应对。
而穷人一家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家庭的生存,包括最后穷人忍无可忍杀了富人,也是因为自己的自尊受到屈辱。但是我们反过来思考,穷人的失败似乎又都有其原因:父亲阿Q式的生活态度,哥哥几次高考落榜。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悲哀。再看前女管家,虽然工作尽责,但是却在地下室藏了她的丈夫。一切的“不应该”的背后都在向观众诉说着“应该”。这部电影里谁都没有错,但谁都又犯了错。
可以说,整部电影最精妙的比喻就是“寄生虫”,这个概念融入了导演数十年的社会思考。
《寄生虫》获奖后,有一句极其讽刺的短评:
“最聪明的蝼蚁,最愚蠢的上流”。
这个笑中带泪的故事背后冷酷地折射出被金钱与欲望割裂成不同阶层的韩国社会中苦闷压抑的现实。每个人都在自己阶层的孤岛上望洋兴叹,徒呼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