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谷里的那些民俗记忆|雨花茶艺
作者: AdminJN | 发布时间: 2023/8/14 11:12:34 | 448次浏览
谷里的山多,海拔一般为2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5摄氏度。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质肥沃,又远离城市和工厂,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千百年来,谷里人民利用自然资源,种植茶叶,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清末,牛首山制作生产的云雾茶已闻名于世。
云雾茶为绿茶中佳品。其种植地受山高凉爽多雾、日光直射时间短等因素影响,形成叶厚毫多的特点,故浓郁清香,醇甘耐泡,庐山、黄山、天台山等各地名山也多有出产。《同江上江两县志·食货考》记述金陵产茶之山就有钟山、摄山、天阙山(即牛首山)三处。
云雾茶采摘极为讲究,必须在春日云雾朦胧时摘取。这样的茶叶在盏中冲泡时,就会“自分三层,氤氲起云雾状”;若日出雾散就不会出现如此景象。因此,该茶每年产量极少,堪称珍品。
牛首山茶以“天阙茶”而闻名。乾隆年间《 江南通志》及道光二十四年《金陵特征录》曾说“天阙茶香色俱绝”,比“味皆香甘”的清凉山、摄山之茶还胜一筹。光绪末年,陈作霖在《金陵物产风土志》中明确记载了牛首山所产名茶就是云雾茶。此茶“生于山顶,以云雾名,侍僧采之,以供贵客,非尽人所能得”。《江宁乡土志》也说,牛首产茶,“然不可多得”。质优量少,自然名贵。但是屡经战火之后,牛首山云雾茶及制作工艺几近绝迹。
1958年,中山陵园高级工程师俞庸器受省农林厅委托,带领省、市有关专家经过一年努力,于1959年春研制出雨花茶。改革开放以后,谷里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种植面积近千亩,年产量达万公斤。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引进制茶设备,开办了十多家茶场,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制茶水平。在传承人的指导下,风坡茶场生产出“天阙”牌雨花茶叶,又一次跻身南京名茶之列。2007 年,雨花茶炒制工艺被市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雨花茶炒制工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雨花茶”条索细紧浑圆,锋苗挺秀、色泽翠绿、茸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醇,汤色清沏,叶底嫩绿,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经沸水冲泡、芽叶直立,上下沉浮,犹如翡翠,清香四溢。品饮一杯,沁人肺腑,提神醒脑,回味无穷。该产品系鲜嫩芽叶制成,做工精细,在外形和内质上既与日本京都所产“玉露茶”相接近,又与国内“龙井”“碧螺春”“黄山 毛峰”等传统名茶齐名,更具特色,被公认为全国一流名茶。
雨花茶是茶叶家族的一员精品。和牛首春、天阙等绿茶相比较,在采摘要求、制作技艺和品质特征等方面,相似相近,具有传承特征,但更蕴含深厚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