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
网站首页>人文修养>>阅览文章
老谷里的那些民俗记忆|打春

作者: AdminJN | 发布时间: 2023/10/24 15:07:33 | 618次浏览

“打春”即唱春、送春,是民间演唱的一种形式。南京区域内的“打春”起源于明初,据南京市《非遗集萃》的《戒庵漫笔》中记载:金陵春前一月,沿街有鸣锣跳唱乞米者,名打春。相传明太祖见田野中有此,命翰林撰词使城中亦为之……谓之村田乐”。现在江宁区的谷里街道古今皆属南京近郊,当时“打春”遍及村镇。仅谷里每10个自然村至少就有“打春”艺人2—4人(对)。

谷里的“打春”,演唱形式有一人演唱和两人搭档两种。一人演唱的形式:一名男士,手拿一面铴锣,有节奏地边敲边唱,挨门逐户唱吉语、颂歌,其词是触景生情,即兴编创;曲调婉转,清雅流畅。两人搭档的形式:一是两个男人组合,二是夫妻组合。男人组合,演唱时一人敲锣演唱,另一人附和叫好;一人专门在沿街、村住户门上贴“财神”(自己制作好的吉语或门神像),另一人则拉开嗓子叫好。实际是贫苦生活中强颜欢笑,一种借以乞讨的辅助行为。

“打春”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旧时乡间贫苦人家多,打春人挨门逐户送春、索取报酬,以此谋生者为数不少,为权贵和文人所不屑。“文革”时期还被扣上“四旧”帽子,导致这个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演唱形式濒临灭绝。改革开放后,街道组织力量,挖掘整理“打春”等民间文化,加上现代元素,进行编排、打磨,搬上了艺术舞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春”在表演时用铴锣伴奏来增强传统艺术效果,演唱形式生动,体现了民间文化艺术特点。此项艺术形式已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打春”词(选摘)

1、小锣一打响当当,主人家本是开砻坊,

  金黄稻谷变白米,丰衣足食喜洋洋。

2、小锣二打响四方,祝您全家人健康,

  儿女孝顺有良心,父母双亲年寿长。

3、小锣一打喜在心,生儿育女多艰辛,

  长大不忘父母恩,敬老爱幼人人敬。

4、小锣一打像敲钟,为人行善莫行凶,

  霸王行凶乌江死,韩信死在未央宫。

5、小锣一打乐开怀,主人家定有喜事来,

  今日畅饮喜庆酒,恭贺明朝发大财。

6、小锣一打心中喜,主人天天早早起,

  耕耘耖耙数第一,家和人旺贵门第。

7、小锣一打响四方,响声传遍金牛山,

  金牛山上有金牛,永葆主家人兴旺。